学者:中俄联演2个细节值得关注 全新主题与装备协同!当世界的目光聚焦于国际舞台上的风云变幻时,一场海上的“盛宴”正在悄然上演。中俄“海上联合-2025”联合演习,犹如一颗投入国际军事领域的巨石,激起层层波澜。这次演习不仅是两国海军实力的展示,更是一次深度合作与交流的契机。今天,让我们抛开常规视角,探寻那些隐藏在演习背后的关键看点。
此次演习首次提出“联合应对西太安全威胁”的主题,这一变化引发广泛关注。长期以来,西太地区局势复杂多变,美国以“印太战略”为幌子,联合众多盟友频繁开展各类联合军演,搅得地区局势不得安宁。从“护身军刀”演习中“堤丰”系统的亮相,便能看出美国及其盟友试图通过军事威慑来巩固其在该地区的霸权野心。中俄敏锐洞察这一局势,将应对西太安全威胁纳入演习主题,体现了两国对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高度责任感,也向外界表明,中俄有能力、有决心共同应对来自外部的安全挑战。
在此次演习中,中俄双方派出的舰艇各具特色。中方的导弹驱逐舰绍兴舰、乌鲁木齐舰凭借先进的防空反导系统,时刻警惕着来自空中的威胁;综合补给舰千岛湖舰为编队提供持续的后勤保障;而综合救援船西湖船的登场更是为演习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西湖船作为新型综合救援船,其独特的设计和强大的救援能力备受瞩目。前甲板的大型直升机起降平台方便直升机快速起降执行救援任务,船体后部的大型起重机以及先进的潜艇救援特种设备为潜艇救援提供了坚实保障。俄方的“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大型反潜舰、“响亮”号轻型护卫舰等也都是性能卓越的海上作战力量。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舰艇编队航行在同一片海域,它们之间的协同配合成为一大看点。实际演练中,中俄舰艇如何通过信息共享、战术配合实现对海、对空、反潜等多方面作战任务的高效执行,不仅考验装备性能,更考验彼此之间的默契与信任。
联合反潜、防空反导、对海作战等课目一直是中俄海上联演的重点。今年这些课目又有了新的内涵。以防空反导为例,在复杂的现代战争环境下,空中威胁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飞机、导弹、无人机等各类空中目标对舰艇编队的防空反导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演习中,中俄双方需要通过开放雷达数据及性能实现对空中目标的实时监测与跟踪。这一举措看似简单实则意义重大。雷达数据作为军事机密,彼此共享意味着双方战略互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实际作战中这种信息共享能够让双方舰艇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提高拦截成功率。联合反潜课目同样充满挑战。在广阔的海洋中,潜艇犹如隐藏在黑暗中的“猎手”,难以捉摸。中俄双方如何通过舰艇、潜艇、反潜飞机之间的紧密配合运用先进的探测设备和战术手段在复杂的水下环境中发现并“猎杀”目标潜艇,这将是检验双方反潜作战能力的关键。
演习结束后,中俄部分参演兵力将赴太平洋相关海域组织第6次海上联合巡航。这一行动并非简单的后续安排,而是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举措。常态化的海上联合巡航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俄两国海军的实力和协同作战能力,更向潜在对手传递出明确信号:中俄将坚定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任何试图破坏地区安全秩序的行为都将受到坚决抵制。在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今天,这种战略巡航能够有效遏制潜在的安全威胁,为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东南配资-东南配资官网-专业股票配资论坛-配资资深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