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底举行的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上,中国联通发布了首款自主研发的北斗SoC高精度时频同步芯片,其时间同步精度优于10纳秒,24小时守时偏差不超过1.5微秒。
而就在不久前,工信部刚刚向中国联通、中国移动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至此,三大运营商已在卫星通信赛道全面集结,一场面向“天地融合”的竞争已拉开帷幕。
联通星系的天空版图
如果说芯片是中国联通的地面“王牌”,那么“联通星系”卫星群则是其天空版图的核心支柱。今年8月,“联通星系”01星-04星四颗低轨卫星成功发射入轨。其中,04星尤为引人注目。
作为国内首颗具备3GPP窄带物联通信能力的低轨卫星,它采用载荷可重构、波束灵活配置、频谱感知等多项核心技术,具备低功耗终端直连能力。
根据计划,公司将与多构型、高低轨卫星资源深度融合,发挥联通地面系统集约优势,与产业共建全球覆盖、全时段、全业务服务的新一代天地融合网络。这一布局使中国联通形成了“卫星+地面网络”的综合优势。
在卫星通信领域,中国联通步伐迅速。9月份获得工信部颁发的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后,便迅速推出了“联通卫星”业务,资费为10元/月,包含2分钟免费国内主被叫通话。
通信融合领域,联通打造北斗短信业务系统,实现“一号多网、短报文与公众短信双向互通”,大幅提升应急通信与特殊场景服务保障能力。同时,联通计划基于联通星系04星与时空道宇等产业链伙伴合作开展技术体制验证以及多元应用场景测试,推动卫星物联网在工业、农业、交通、能源等各行业的融合创新。
此外,中国联通通过覆盖全国的270万个4G/5G通信基站北斗授时网络,已构建通导融合一体化数字底座。
三足鼎立的卫星通信赛道
当前,三大运营商在卫星通信领域的竞争格局正式形成。三家企业基于自身资源禀赋,选择了重点不同的发展路径。
中国电信作为先行者,依托“天通卫星系统”优势,已与多家手机厂商合作推出具备直连卫星功能的终端产品,并将服务拓展至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成为首个实现直连卫星业务出海的运营商。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信卫星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5%。
中国移动则采取“北斗+5G”融合策略,携手中国星网发布北斗短信业务,用户可在无地面网络区域发送含定位信息的短报文。2024年8月以来,中国移动北斗短报文已累计发展用户数超100万,累计在网量已超3000万台。
业界分析认为,这种“卫星企业提供资源+运营商拓展市场”的合作模式,有利于共同做大卫星通信市场“蛋糕。
天地一体的信息网络将成为6G的核心组成部分。卫星通信经营许可的发放,有助于加速我国“天地一体化”网络建设从概念迈向实操。6G的核心愿景是实现“空天地海”全域无缝连接,而手机直连卫星技术正是打通“天基”与“地基”网络的关键。
未来几年,中国计划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这片蓝海足以容纳三大运营商的共同探索。卫星通信之争才刚刚开始,好戏还在后头。
东南配资-东南配资官网-专业股票配资论坛-配资资深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