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发布。《行动方案》围绕六大方面,提出24条任务,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围绕推动居民增收减负,明确提出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科学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具体任务措施。健全最低工资调整机制如何提振消费?对此,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劳动学会特约研究员苏海南进行解读。
最低工资标准还有上升空间吗?
记者查阅北京市人社局公开的数据了解到,2010年至2023年,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从每小时不低于5.5元、每月不低于960元,提高到了每小时不低于13.91元、每月不低于2420元。那么,北京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否还有上升空间?
对此,苏海南向记者介绍,放眼全国来看,北京市的最低工资标准还有上升空间,这主要是老百姓对上升有期盼,特别是低收入劳动者有期盼,同时面临国际经贸复杂形势,需要建立国内国外经济双循环,并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让老百姓增收,兜里有钱,才有能力有意愿拿出来消费。
“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要在原有基础上逐步合理提高。将提高的幅度把握得更精准一些,既能够对老百姓提高收入的期盼有一个回应,又不至于在企业的生存发展方面带来不利的影响。”苏海南说。
如何优化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还有哪些可以优化提升的空间?苏海南说,目前,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已经形成了比较清晰系统的规范。在此基础上,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还可以把工作做得更细一些。建立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的科学计算公式,标准的调整主要综合CPI、社会平均工资、失业保险金等要素的变动来相应调整,这里各要素所占比例,要回溯过去十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科学论证,找出最紧要、最相关的影响要素,来建立最低工资标准量化调整的公式。
“有了各要素配比科学合理的计算公式,还要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实施。”苏海南说,如果遇到经济社会等不可抗因素要暂停实施,同样也需要科学系统地分析和论证,才能暂停实施。改变粗放型的战略决策,要有相关部门真正参与协商,形成协商协调机制,按照这个约定机制去运作。做到这两点,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才能向更科学合理迈进一大步。
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受益的不止低收入群体
将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纳入提振消费的任务中来,是如何挂钩的?又有哪些可以预期?苏海南解读道,严格来讲,北京总体收入水平在全国算是比较高的,真正受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直接影响或者与这个水平很接近的群体并不多。
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的健全,一方面是能够适当提高最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即向社会发出一个信号,政府提倡鼓励引导企业合理提高工资水平。
在企业,不同岗位的工资往往分层级,随着低收入群体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企业要想保持各层级岗位人员薪酬的比例关系,就需要下边动了上边也随之上调。因此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会使与最低工资标准接近的岗位劳动者收入水平直接联动提升,同时,也会带来偏低收入岗位乃至中等收入群体的工资相应有所提升。因此,这个信号是非常有意义的。
非公企业一直提倡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最低工资标准的上涨,劳动者或工会等也会以此为由头以多种形式提出或反映出工资集体协商要求,这里可以是非组织性的,比如只在闲谈碎语中体现出来,加工资的呼吁自然而然会产生,由此,形成一种社会心理。在这种社会舆论中,有的也可以是由工会正式提出协商要求,资方企业方也会感受到相应的压力,顺势或被迫相应调整本企业工资水平。
苏海南表示,看似影响不大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其实牵一发动全身,低收入群体、偏低收入群体乃至中等收入群体,或多或少都会感受到变化,拉动消费增长也就有了更多的动力和支撑。
东南配资-东南配资官网-专业股票配资论坛-配资资深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